作者:谢明宏
编辑 | 李春晖
《复仇者联盟4》一上映,国产片纷纷出逃。不过,今年五一期间,黎巴嫩电影《迦百农》却在夹缝中求生存,继《摔跤吧爸爸》《看不见的客人》之后,再次展现了小国电影逆袭的魔力。
一枝独秀的《复仇者联盟4》五一假期四天票房12.19亿元,远超第二名《迦百农》1.24亿元的成绩。不过,国产影片的集体低迷,很好地衬托出了“冷艳优雅”的《迦百农》。
毕竟《前任》拿9400万,《悟空历险记》拿1800万,《魔幻乐园历险记》拿1700万,一部比一部差,风光独好。五一档票房第一、第二名的《复仇者联盟4》和《迦百农》,分别开辟了商业片和文艺片的两片天空。
其实,黎巴嫩电影《羞耻》在去年的奥斯卡上就已引起广泛关注,该片以普通人的视角,将黎巴嫩国家历史融入两个男人的争吵之中冠军篮球物语,并获第9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。
今年的《迦百农》通过差异化的观影策略,在五一假期创造了口碑高峰,凭借豆瓣8.9的高分,位居“周口碑电影榜”榜首,上映9天(5月7日)票房收入达1.87亿元,而黄渤、张宇等人在微博的推荐,更是助推了其在社交网站上的高热度。
黎巴嫩电影的成功只是近年来小国电影在中国取得突破的一个缩影,2016年俄罗斯的《他是龙》、2017年泰国的《天才枪手》、2017年西班牙的《看不见的客人》、2018年意大利的《完美陌生人》等都是典型的小国电影热片。
一方面,小国也能拍出好电影,这对国内电影人持续鞭策;另一方面,在经历了去年批量电影生产的寒冬之后,《迦百农》能否给市场带来积极的行业启发?
家,一场催泪的反击
《迦百农》的成功之路可谓“一株小苔藓花开似牡丹”,影片原本的片名是《迦百农》,过于晦涩,文戏类型险些提前宣告“出局”。
《复仇者联盟4》在4月24日上映后,连续五天维持着80%的上映率,市场份额从4月29日开始回落,整个五一假期都维持在60%左右。也就是说,整个五一期间其他影片的希望,都在剩下的“40%市场”上。
原本业界对王家卫监制的《杀羊》、张震、廖凡、倪妮主演的《暴风雪》、以“无情无情”剧情迎合部分观众的《前任》等电影寄予厚望,但最终,以12岁孩子视角呈现的难民题材电影《迦百农》却闯进了票房。这其中真的有什么魔力吗?
4月29日,电影《迦百农》首映日排片率达到14%,位居《复仇者联盟4》之后次日排片率第二位。这个“时间差”是幸运的,作为当天唯一首映影片,在五一假期正式开始前积累了第一波口碑。
虽然4月30日、5月1日均有一些新片上映,对《迦百农》的排片造成冲击,但从5月2日起,《迦百农》的排片占比继续上升,由5月3日的11.5%上升到15.4%,5月4日上升到15.6%。
5月5日,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天,《迦百农》的排片率就高达19.8%;5月6日,继续攀升至22.2%;今天(5月7日),排片率已经接近《复仇者联盟4》的一半,达到23.5%。看来,大家工作之余的分享,都为推动电影的口碑发酵出了力。
《迦百农》的逆袭充分说明超现实主义的影像具有巨大的生命力,内容的震撼往往高于花哨的形式。口碑是第一贡献者,而口碑则来自于“现实”的感染力。这是一部取材于现实的家庭悲剧,主角是一个在难民营里发现的孩子。
这些现实加起来,形成了巨大的生命力,也兼容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认知。导演娜丁·拉巴基花了三年时间做社会调查,六个月拍摄了520小时的素材,又花了两年时间剪辑。光是这些数据,就值得很多中国电影人停下急躁的脚步,认真思考。
其实,《迦百农》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,可以追溯到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。上影节的展映,让影片早早地在影迷中收获了良好的口碑。更何况,今年一季度热播的国产剧《都挺好》更是引发了不少“原生家庭”话题。《迦百农》的戏剧冲突,恰恰是孩子控诉父母“生儿育女不养”的举动,影片在此时爆红,可谓恰到好处。
再加上我们本土的“恐吓教育”,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。在社交网站上,我看到了太多“自己教了孩子,结果被教育了两个小时”的中国家长,试图用小男孩的悲惨经历来凸显自家孩子的幸福生活。你看别人连饭都吃不饱,你妈花钱送你去补习班,你却不开心?
生下来不养,是最大的罪过
《迦百农》是一部根植于黎巴嫩的电影,但电影在表达上弱化了社会现实,使其故事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易于理解和产生共鸣。
故事从黎巴嫩12岁的难民男孩扎因开始,影片开头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况:“生活就像屎,比鞋子上的泥还要脏。”生活就像屎,比鞋子上的泥还要脏。“我要起诉生下我的父母”,男孩在镜头前平静地说。
扎因的家人住在贫民窟,他有七个兄弟姐妹冠军篮球物语,一家人过着贫困饥饿的生活。作为家中的长子,扎因从小就不得不在街头卖果汁、去药店帮父母骗处方药制作毒品、运送比自己还重的煤气罐来赚钱。
他做了一个孩子能做和不能做的一切。但他的父母从未给予他应有的爱、关怀和指导。相反,他们责备、侮辱和暴力对待他。更糟糕的是,尽管显然没有能力抚养孩子,扎因的父母却继续生孩子。
在这个家庭里,孩子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,仅仅被当作劳动力使用。影片中有一场戏,赞恩想去上学,但是父亲不同意。母亲同意了,但理由却非常令人心酸和愤怒:因为上学可以让他从学校带回食物养家糊口。赞恩11岁的妹妹被父母逼迫嫁给房东的儿子,以支付房租。
一名黎巴嫩男孩、一名埃塞俄比亚妇女、一名叙利亚女孩、一名黎巴嫩“蛇头”;所反映的问题包括“童工”“童婚”“移民工人”和“叙利亚难民”,每一个问题都在撕裂黎巴嫩社会,显现出难以弥合的鸿沟。一场诉讼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
赞恩的父母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,称他们也是命运的无辜受害者,他们也是在这种颠沛流离中、在一个冷漠肮脏的家庭中长大,贫困是这些人骨子里无法治愈的癌症。
但真正的贫穷,总是徘徊在“不得不做点什么”和“别无选择”之间。扎因的父母并非有意作恶,只是他们未能醒悟,无法改变命运,于是将责任推给下一代冠军篮球物语,通过生儿育女来碰运气。生儿育女不养育,养儿育女不教育的父母,真的应该感到遗憾。
影片最后,赞恩为自己的身份证拍照,但他拒绝微笑。摄影师说这是护照照片,不是死亡证明。他终于会心一笑,仍抱有一丝希望。
黎巴嫩文豪纪伯伦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: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,他们和你在一起,但他们不属于你。”其实,这部影片值得很多家长一看。
小国批量拍电影,爆款有出路
今年五一假期,国产电影先是败在“胆小”,后又败在“底子薄”。五一假期后,《复仇者联盟4》注定失败,急需主流大片迎头赶上。可惜的是,国内主流商业片集体没能掀起波澜,艺术片更是无法突围。《迦百农》这部内核感人、营销漂亮的电影成功突围,着实给中国电影上了一课。
近三年的电影批发市场可谓是“忽冷忽热、起伏不定”。
2017年最显著的变化是非好莱坞电影的全面崛起,《摔跤吧爸爸》《天才枪手》《隐形客人》等小批量电影往往以小投入获得巨大成功,唯一落后的是日本电影,虽然引进数量最多,市场期待值也最高,但很难再找回2016年《你的名字》那样的大片奇迹。
2018年迎来了大片寒冬,最明显的数据就是,2017年有15部大片票房过亿,而2018年,只剩下8部。在看到《摔跤吧爸爸》爆红之后,印度大片纷纷涌入2018年,整体趋势呈下滑趋势,仅有《小精灵先生》和《起跑线》两部票房过2亿。
2018年日本大片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,《射雕英雄传》《哥斯拉:怪兽星球》票房仅为百万,《悲伤小店》《昼颜》《镰仓物语》票房仅为千万,即便是斩获金棕榈奖的《小偷家族》票房也不足亿,不过国民动画《多啦A梦:大雄的金银岛》依旧表现强劲,票房高达2.06亿。
热潮退去,行业洗牌,小玩家退出,大玩家接手。2019年的批次影片分布相对均衡,一两个国家独霸市场的局面已不复存在。他们似乎深谙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的风险原则。其中包括日本的《夏目友人帐》、泰国的《还能把弟弟还给我吗?》、印度的《母亲的复仇》、西班牙的《篮球冠军》、德国的《精灵怪兽:疯狂之旅》。
从2017年的《看不见的客人》到今年的《迦百农》,大片一直走小国路线。要想打响名号,首先就是类型上的创新:《看不见的客人》是一部走反常规路线的悬疑片,《天才枪手》将犯罪、间谍元素融入青春片,《他是龙》则是一部战斗民族的凶悍玛丽苏。
其次,要让宣传推广更有意思。去年5月,《迦百农》在戛纳首映,让观众大呼过瘾。20天后,该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“一带一路”电影周展映,收获了中国影迷的第一波掌声。
影片片名由《迦百农》改为《迦百农》,也是影片宣传的一个巧妙方式。“迦百农”原本是《圣经》中的一个地名,中国观众对此难以产生认同感。译名“迦百农”借助中国语言文化的优势,赢得了当地观众的青睐。
最后,提前找到好的播出渠道,也能为这批影片上保险。如果影片无法在影院上映,卖给电视台或者BAT,也能绕道救国。其实,小国影片“小赌注大收益”背后的风险,往往被人们忽视。
曾以《摔跤吧爸爸》惊艳批发电影市场的华影天下,今年却因泰片《还能回到我的兄弟吗?》遭遇重挫,175万元的票房已经不能用惨烈来形容,简直是痛到失去意识。
请问一下,如果我选片眼光不太好,可以退版权吗?
▶阅读往期热点文章
招聘记者2名、实习生2名
申请人需具备报道金融和娱乐行业的能力、态度和热情。
五险一金、十三薪、带薪年假全部包含。
发送简历至邮箱
✉
《娱乐硬糖》现已上线
今日头条|百度百科| 一点资讯
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
Wi-Fi万能钥匙 | 微博 | 触电新闻
虎嗅|钛媒体|知乎|界面|趣头条
21条CN推荐 | UC头条 | 搜狐公众平台
篮球录像
篮球集锦
篮球新闻
Copyright © 2022-2024 法甲直播 网站地图
法甲直播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目的在于研究学习传递之用仅供参考,链接导航跳转不存储制作任何内容。